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国务院办公厅也刚刚印发了有关文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先生,下面请陈宜明先生作介绍。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上午好,按照今天的会议安排,我和苏蕴山先向各位介绍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有关情况,首先我先对文件的主要内容做简单的介绍,然后再请各位提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去年12月份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若干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今年3月份的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为了贯彻这些要求,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集中力量,围绕起草指导意见,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了解情况,向国务院提交了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已经印发了。我首先介绍一下这个文件的基本内容,文件规定了八项任务:
一是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
二是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三是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
这里面要特别强调部品部件生产要解决的两个问题。部品部件的生产企业,我们要引导它合理布局,因为这里有个生产规模问题,还有供应半径的问题,半径合理了,对于降低成本,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都有好处。
四是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式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整体安全性能。
五是推进建筑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
六是推广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及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
七是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八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
另外,要大力推行人才队伍建设,现在我们一些人才队伍的建设还不太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
所以我们从总的来说,明确了八项任务,有标准体系的,有设计的,有施工的,有部品部件生产的,有装修的,有工程总承包的,有推广绿色建材的,有确保工程质量的,一共八项。
我对这个文件的重点任务作一个简单介绍,然后看看各位还有什么问题,还需要我们介绍什么情况,请你们提问。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谢谢陈宜明先生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可能大家还不知道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另外装配式建筑有什么样的优势?在中国当前为什么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相对于现在仍然在施工当中占主流的现浇建筑来说,对工地的情况稍微有所了解的记者朋友,基本上是把建筑材料运到工地之后,对模板进行现浇。现在改变了这种方式,就是把一部分原来通过现浇成型的构配件,比如梁、柱、板,拿到工厂去生产,生产之后再运到工地来组装,把它的节点做好,然后采用一部分的现场浇筑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我们把这个叫做装配式建筑。衡量装配式建筑的水平,还有个装配率的问题,到底有多少构件拿到工厂组装了,现场的湿作业量减少了多少,都代表了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
再有,为什么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总体上讲,它是建造方式的一种改革,更是在我们这个行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的建筑产品,基本上是以现浇为主,形式单一,可供选择的方式不多,一定会影响产品的建造速度、产品质量和使用功能。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二战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他们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背景是基于三个条件:第一,工业化的基础比较好。第二,二战以后劳动力短缺。第三,二战以后需要建造大量房屋。而这三个条件,也正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客观因素。所以,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从国际上看已经成熟了。而我们近几年来虽然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是从总体上讲,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和规模还不尽如人意,这也正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一个基本考虑。
第二,它减少了污染。大家都知道,污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扬尘,一部分是噪音,每年到了学生高考的时候,基本上各个城市的建设管理部门都限制夜间施工,影响孩子复习,影响孩子考试期间的休息,所以就可以看出来,传统的建造方式有很多不适合于现代城市生活需要的。
再进一步说,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把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尽如人意的融合。另外,它也能够催生一些新的产业,使经济发展产生一些新的动能。特别是发展钢结构,对于化解当前过剩的钢产能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谢谢。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刚才听到您描述了一下装配式建筑的整个工艺,它对工程安全性方面有没有什么作用,可不可以预防以前的“”工程?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最近一段时间一二线城市楼市上涨过快,未来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未来去产能方面,住建部有没有什么规划?
刚才说了,发展装配式建筑,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因为很多构件的生产在工厂做,是完全按照工厂的管理体制、按照工厂建立起来的标准体系来选择生产构件的原料,对构件出厂前的质量检验进行把关。所以,对构件生产这一部分质量,增加了一些把关的环节,总体上说,对建筑的质量安全是有很好的保障作用的。
到了现场以后,现场施工这一部分,因为已经建立相应的适合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还要开发一系列相应的机具和工具,所以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从整体上会高于现浇。
第二个问题,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就是现代社会上投入使用和在建的一些工程,已经有一部分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建造,这些建筑分布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分布在其他一些区域,我觉得对发展装配式建筑建造的项目也有很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在我们调研的过程当中,装配式建筑由于生产过程的变化和调整,比如说原来都是在一个现场工地进行施工,现在分出来了,有一部分到工厂施工,有些直接成本是增加了,但调研发现,如果企业管理规范,有一支自己的建筑工人队伍,掌握了良好的技能,由此产生的一些成本,完全可以在企业内部消化。当然,它承接的工程也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加上企业的规范管理和有一支比较过硬的工人队伍,完全能够在企业内部化解生产过程变更带来的影响。
去产能的问题,当然和整个房地产供应的市场情况有关,关于去产能,关于房地产的调控,这是另外一项工作,我们部里也在积极想办法。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实际上是供应方式的一种变化。比如说钢结构,如果钢结构的工程量比较大,用钢的情况就会改变,对化解产能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我也参加了国务院关于化解钢产能的工作,也正是考虑这个,所以我们在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钢结构建筑也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和工信部已经在很多方面形成一致的意见,随后我们会有相应的工作安排。
去产能问题,可能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包括在整个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将来我们也会邀请其他部门介绍最新的进展。
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中国目前发展的装配式建筑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准备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材料中提到,发展装配式建筑在节约木材、水和砂浆用量等建筑材料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想请问您,有没有详细的数据可以提供?例如节约了百分之多少?
发展装配式建筑,现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要培育市场需求。现在的工程量很大,但是真正希望业主或者开发单位自己愿意主动采用装配式建筑这种方式来建造的意愿还不是很强烈,因此需要培育市场的需求。二是要保障市场的供给。我希望用装配式方式来建造我们的建筑,从行业内部的生产、构配件的供应,能不能满足需要,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一方面培养需求,一方面保障供给。三是现场的施工人员要掌握这个技能。这既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所以,从市场供需、企业能力、施工人员操作技能上,目前还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至于说到装配式建筑,节约了一些资源能源,我们的确有一些数据。但是,由于不同的企业管理水平不一样,建筑类型不一样,比如说有的是住宅,有的是公共建筑,包括宾馆、会议中心、体育场所,建筑类型不一样,节约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再比如说现浇,基本上过去沿用下来的是木模板,现在减少了对模板的需求,因此也会节约一些相应的木材。又如,减少了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也减少了一些钢材和水泥,节约了一些劳动力成本。
从施工周期上讲,一些企业给我们提供了数据,有些项目可以缩短工期1/3,另外因为企业、工程项目、所在地客观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别,总体上材料、水泥、水、木材消耗等方面都能够明显节约。
我们看到装配式建筑里面有个木结构的建筑,木结构建筑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它也容易出现腐烂、失火、虫蛀和寿命不长等问题。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再推广木结构建筑呢?
木结构建筑是媒体的各位朋友、行业、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推广木结构建筑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二是倡导发展木结构。这是两个前提条件。同时现代木结构和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相比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区别主要表现在三点上:
第一,现在的木结构建筑不是简单地用原木,就像过去农村盖房,锯一根木头,把它锯得合适,要么做梁,要么做柱,现代木结构是用工程木材,工程木材和原木有本质区别,它是经过现代的工业手段和先进技术,加工成适合于建筑用的梁、柱等部品部件,比如,木板和胶合板不一样,虽然都是以木质为原料,但是有区别,胶合板是经过加工的。
第二,木结构的连接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木结构是用榫卯等方式连接,现在增加了金属部件等多种连接方式。
第三,现代木结构的材料回用的次数比较多,从国际上一些木结构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情况看,回用次数可以达到六次到七次,最后可以做成木球燃烧,相当于过去的煤球一样。所以,我们发展的是现代木结构,和传统的木结构区别,就是这样三个基本的点。
至于说到防腐防火,现在有足够的技术措施做保障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国际上发展现代木结构已经很长时间了。大家如果关心的话,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看到国际上发展木结构的情况,比如现在加拿大已经在建18层的木结构建筑,就是说它的寿命、它的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否则不会建这么高。我们国家这几年也在发展木结构,大型的体育场馆、游泳馆、图书馆都有木结构建筑,相应的防腐问题、防火问题都在技术上得到解决。
刚刚您回答了关于木结构的问题,我还想再追问一下。您刚才也说到工程木的材料还是在木头上做文章,从我们国家包括国际上来看,森林也是越来越稀缺了,这样不会有矛盾吗?怎么来平衡保护森林资源和使用材料之间的关系呢?
发展木结构,有两个前提,一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再一个是倡导发展木结构。条件适宜,指的是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和应用条件,就是把条件适宜的内容具体化了。为出台这个文件,我们和国家林业局多次协商,我们国家人工林的蓄积量足以支撑我国倡导发展木结构。
另外,这几年周边的一些国家也在向我们出口木材,在我们接近边境、进出口岸的地方,木结构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比如说一些国家,人工林的蓄积量达到一定比例了,应该开采了,如果不及时开采,它会倾倒、腐烂,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自燃,实际上人工林就没有发挥其应有效果,所以需要砍伐。像日本出台了一些政策,人工林的蓄积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凡是各级政府建的一些公共场所,比如说幼儿园、图书馆和其他三层以下使用木结构建筑。这既是把它的人工林采伐量和木结构建筑需求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链,也是改变建筑的不同类型构成的结构比例的重要措施。
对于我们国家发展木结构建筑,除了上述一些考虑以外,还有进一步的考虑,就是作为一个技术储备。如果有一天,在总体或者在局部上,我们国家具备了更进一步发展现代木结构的条件,我们要确保技术储备和国际上发展水平是相当的,那么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起点就不会低。谢谢。
刚才您谈到大力发展钢结构,我想很多钢铁企业听到这个消息应该都非常兴奋。请问,在装配式住宅当中,钢结构标准出台重点会关注什么?现在到了什么进程?您谈到大力发展钢结构,我想知道具体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我觉得你最好在报道的时候别用钢铁企业“兴奋”这个词,因为这个事情要客观冷静对待。钢结构在我们国家现实的条件下确实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比如说钢材本身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性能,钢材的尺寸规格等更适合于建筑的需要。目前看,钢结构建筑,公共建筑多于居住建筑。比如说北京,像京广中心,还有东边建的很多高层建筑早已建设,都是钢结构的,但是钢结构住宅很少。作为消费者来说,还有个接受的过程。
这个过程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比如说我们从住砖房到住混凝土房就有一个过程,因为他开始不愿意住混凝土房,因为它的热工性能还是有差别的。现在要从住混凝土房子到钢结构的房子,也有一个过程。现在一些有条件的省市有一些钢结构住宅,很多地方还需要提高。所以说积极发展而不是一刀切,从某一个时刻开始,一律采用钢结构这种形式来建造居住建筑或者公共建筑,要让它健康地发展。所以我说,你千万别用“兴奋”这个词。
这个文件出台之前,我们和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商量过,工信部是钢铁生产行业的管理部门,在一些提法上、做法上,包括下一步的组织推广,都有共识。谢谢。
我们注意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国家曾经推过大型板材装配式建筑,但是之后就很快退出市场了。我们想问,现在我们在发展装配式建筑,会不会重蹈覆辙?
大板建筑是从国外引进的,大概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到了七八十年代,工程量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它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建造速度比较快,房型比较标准,比较规整。但是同时,它也有一定的不足,它的尺寸比较单一。住房市场化以后,它的户型难以满足不同的层次和需求。
另外,在引进的基础上,也缺乏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就是说研究开发工作没有跟上。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实际工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在一些接缝的地方出现渗漏问题。与此同时,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建筑行业的劳动力得到了充足的补充,现浇这种建造方式的成本明显下降,因此现浇方式有自己快捷便捷的特点,再加上劳动力供应充足,所以现浇建筑很快就代替了大板建筑。
但是现在我们提到的装配式建筑,已经不是过去大板建筑的概念了,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担心装配式建筑会重蹈大板式建筑发展的覆辙,我想是没有必要的,你们报道当中一定要把握一条,就是消除这种不必要的看法,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推广装配式建筑。谢谢。
刚才您说目前的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和规模不尽如人意,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的比例和规模是多少?第二个问题,推广这种装配式建筑的时候,按照住建部掌握的资料,成本的幅度有多大?再一个,为什么推广这种装配式建筑的时候,要分重点推进区、积极推进区、鼓励推进区,是不是意味着推进的过程中有一些阻力?
您第一个问题,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和规模,您提了三个方面,我简要回答一下。目前咱们国家装配式建筑有一定的基础,包括也积累了一些在建造技术和示范工程的经验,但进展还是比较缓慢,反映在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的比例也不高。我们行业上有一个粗略的统计,大概在5%左右。应该说和国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个问题,从单方造价来讲,我们讲一个建筑的单位造价,不同的结构体系,比如说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的造价是不一样的。总的来看,如果是在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它比现在的现浇混凝土这种常规的体系略贵一些,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一部分示范工程,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造价持平。也有一部分示范工程,造价比现浇混凝土还低。我们现在对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优势有一定的信心,因为毕竟装配式要走工业化,随着技术的成熟、产业化的形成,特别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成本肯定要比现在低的。比如有些国家的装配式住宅成本,大大低于传统建造方式,成本优势明显。
第三个问题,您提到推广装配式建筑为什么按照三个地区来划分,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刚才陈总讲到,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有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也体现在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但是在发展上应该有所侧重,要根据你的产业基础、技术条件来决定。
第二,从推进工作角度来说,也不能一刀切、一哄而上。我们现在分析,为什么提出这样三个地区的划分,主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基础,包括它的现实条件。另外,从规模上看,三大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加在一起,建筑业总产值占一半左右。三大城市群都在东部地区,现实条件比较好,如果他们能够先行起步,全面推进,带动宣传装配式建筑发展,作用是非常大的。另外,从完成的十年达到30%的目标,我们再加上其他鼓励推进地区,从总量上是能够实现的。
这个问题我再补充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要把握这么几个基本的观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程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有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有一支比较娴熟的职工队伍,再加上配套的机具和材料,完全能够克服生产过程调整增加的一些成本因素,因此它不会转嫁到工程上。
另外,我们在实现目标、在推进工作当中,为什么划分三个不同的地区,第一是三大城市群作为我们的重点推进地区,第二是人口三百万以上的其他城市作为积极推进地区,第三是鼓励推进地区。我们有一个统计,前两个地区加起来的建筑业总产值和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的比例都超过了50%,也就是说,这两个地区占到了全国一半以上的规模和产值,因此这是我们重点要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区域。
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两位发布人,谢谢大家,也预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本文标签】 杏鑫平台线路测速 杏鑫平台线路测速-杏鑫注册开户-杏鑫登录测速-360推荐
【责任编辑】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
1306396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