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盼风来,享受清凉。那么,风从哪里来?城市风廊!记者从规划和气象部门独家了解到,广州结合主导风向和开敞空间布局,已经初步在市域层次规划了5条主通风廊道,并细化中部地区5主22次的通风廊道体系:珠江前、后航道和西航道都是广州的主通风廊道,广州大道、广园快速路和新、老中轴线则是次级通风廊道。
专家表示,经过若干年城市改造,如果完全达到规划风廊管控要求,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将有所缓解,酷热范围有可能明显减少,空气质量也会有所改善。
每到夏季,由于人口、建筑群密集,道路硬底化程度高等原因,城市中心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几摄氏度,被称为“热岛效应”。而所谓的城市通风廊道是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减少空气污染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区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风廊就如“城市风道”,类似一条狭长的通风管道,让城市吹起穿堂风。
规划专家告诉记者,过去城市里的建筑不高、对风的阻挡程度有限;现在房子都是30米~100米的高楼,尤其是超高建筑和河道两岸高楼的大量兴起与建筑密度的增加,阻塞了风道,降低了空气的通畅性。
中山大学环境气象研究所所长范绍佳教授等的研究显示,1973年~2007年,广州风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城市化使平均风速每10年减小0.25米/秒。1970年~2005年北京城市化使平均风速每10年减小0.5米/秒。风速下降导致秋冬季节城市空气污染物吹不出去,夏季城市的热量也难发散。范绍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高楼的不断增加,风速都在下降。”
很多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建设已基本成型,如何在现有规划架构上建设风廊?2010年左右,通风廊道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在国内受到关注,北京、上海等开始着手风廊的规划;此后,城市通风廊道纳入广东省气象部门的研究领域,该研究团队的领头人、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王春林研究员向记者解释说,广州中心城区主要包括荔湾、越秀、海珠、天河区西部和白云区南部,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是城市的热岛中心,也是典型的静小风区,夏季人体舒适度评价可达到酷热程度,是广州通风优化的重点地区。
城市风廊又应该如何划定呢?按照中国气象局2015年发布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技术指南》,在建成区构建通风廊道,需要在现有规划架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路网、河道、绿地公园等通风潜力较大区域规划通风廊道,按照不同等级通风廊管控要求,逐步建成通风廊道。
比如,对中心城区三级通风廊道管控要求包括:风道宽度≥40米,控制道路界面高宽比不超过2,相邻界面开放度不小于30%,内部障碍物垂直于廊道方向的宽度小于廊道宽度的10%等。对于已经达标的风道要严格保护,禁止破坏风道的建设,对部分未达到风道要求的建筑则在未来城市改造过程中通过改变用地性质、新建建筑物控高、楼宇绿化等方法,逐步解决。
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风环境与风廊系统研究是《广州总体城市设计》中的一个专题研究,《广州总体城市设计》目前已完成中期成果并通过专家评审,正在根据专家、部门、区政府意见对包括风环境与风廊系统专题研究在内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该项规划结合广州的主导风向和开敞空间布局,市域层次构建了5条主通风廊道,并细化中部地区5主22次的通风廊道体系。
此外,规划还划定了迎风控制区、强风利用区、静风改善区共三类风环境控制区,加强对广州风环境条件不佳以及未来重点发展地区的改善与预防。
城市通风廊道研究团队领头人、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王春林告诉记者,正如城市道路有大路和小路,通风廊道也分为一级廊道和二级廊道。其中,一级廊道相当于主干道,是主通风廊道;二级廊道在一级廊道的基础上再往下分。王春林说:“一级风廊的构建应尽可能与该区主导风向平行或近似平行,并充分利用面积较大、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山地、河流等生态冷源。”
本次规划和气象部门共同完成的风廊体系规划正是根据广州市背景风环境分析结果及广州山水格局而设定,花都区和白云区北部的一级风廊位于流溪河至白云山一带;增城区和黄埔北部的一级风廊位于增江至中新知识城一带;南沙和番禺南部有3条一级风廊,分别是狮子洋、蕉门水道-南沙港快速、洪奇沥水道;中心城区2条一级风廊则是珠江前航道和珠江后航道。
王春林解释说:“二级廊道的构建应该联通主通风廊道,充分利用路网、河道、绿地公园等通风潜力较大区域,引导盛行风进入城区内部。”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技术规范还是实际划定的风廊,很多都涉及水系、交通主干道。对此,中山大学环境气象研究所所长范绍佳解释说,通风廊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的河道、绿地等,因为水体有降温的效果,河道是最佳的通风廊道;此外,城市交通主干道也可以是人工的通风廊道。他表示:“因为广州主导风向上半年是东南风,下半年是东北风,如果从通风角度讲,道路最好不要是正南正北的,能是东南向或者东北向的道路就最好。”不过他同时表示,如果道路能做宽一些,中间留下足够的绿化带会更好,“像南北向的广州大道、东西向的东风路可以作为风廊,两边未来的新增建筑要做好控制。”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也表示:“珠三角有很多河流,河道就是天然的风道,不能去填河,同时河边不能随便盖房子占满河道两岸。为了发挥河道最大风道作用,应该尽可能把河道两边的地留出来建设绿地。”范绍佳也建议,相比北京,广州有珠江这个天然风道优势,广州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把珠江航道两边的土地留下来,不要密密麻麻地在江边建满高楼。
对于专家的建议,规划部门表示,规划和气象部门已经开展了广州通风廊道系统研究,提出以面向缓解广州夏季热岛效应,提升气候舒适度为主要目标开展风廊研究与规划,项目构建了广州城市通风廊道体系,珠江两岸作为主要通风廊道已纳入其中,规划从结合城市设计和控规落实风廊控制出发,提出一系列的控制要求。
其中包括,要求保障主次风廊150米和80米以上的控制宽度,对廊道范围内用地控制开发建设增量、控制建筑形式与排布避免屏风楼、增加绿化及开敞空间等通风入口等要求,并提出新建项目应进行风环境评估作为开发建设前置条件的建议。
对于通风廊道的构建,专家强调的多是对新建建筑物的管控,或者是借助城市更新改造来实现。范绍佳认为:“如果要拆掉现有建筑建设风廊恐怕不现实。一般主风廊至少应该控制在100米~200米之间,不过有条件的话当然是越宽越好,对廊道两边的新建建筑进行严格管控。”
至于廊道两边建筑的高度,王春林认为:“即使有的建筑很高,但是否会对风廊造成很大的影响,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广州新中轴线也是一条通风廊道,高耸的小蛮腰正好在中轴线下方的中间,但由于小蛮腰建筑结构比较细长,加上采用镂空设计,所以并不会对风廊造成很大阻挡。”
风廊建成后究竟会发挥哪些效果呢?实际上,通风廊要发挥作用,关键得要有风。以广州观测站的监测为例,该站年平均风速是1.6米/秒,其中软轻风(0.3至3.3米/秒)出现概率占约80%。那么通风廊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城市空气流动和污染扩散?王春林告诉记者,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中心城区热岛、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理想情况下,经过若干年城市改造,完全达到规划风道管控要求,中心城区气候环境将得到改善,至于通风廊道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城市空气流动和污染扩散,还需进一步通过实地观测、模拟和风洞试验等手段进行评估。
那么,在风力微弱、灰霾多发的秋季、春季,通风廊如何发挥作用?“季风气候背景下,对于冬季风、夏季风强盛时段,风速大到一定程度时,即使没有通风廊道也不会有明显的环境问题,”王春林说,“而在冬夏季风间歇的秋季和春季,确实是广州风力较弱而灰霾多发的季节,扣除了风速小于0.3米/秒的时段,包括含无风情况,正是风廊最佳发挥作用的时候。”
对于风廊消除灰霾的效果,范绍佳也认为:“肯定会有效果,风廊建成后空气质量会有改善,不过具体改善多少也要看风廊的结构和具体对两边建筑物的管控措施。”
对于通风廊的另一个功用——抑制热岛效应,王春林认为,广州市主通风廊道在考虑夏季东南风和冬季偏北风为主导的盛行风向前提下,按照引导盛行风贯穿中心城区,充分利用和保护市域开敞空间,连接郊区生态冷源与中心城区为原则进行构建。理想情况下,经过若干年城市改造,完全达到规划风道管控要求,中心城区热岛效应将有所缓解,酷热范围有可能明显较少。
德国斯图加特市:构建风道将新鲜冷空气源地与城市中心地区沟通,确保有效的空气流动。
日本东京:将风、绿、水等相结合,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和公园风等系统,规划出五级通风廊道系统。
中国香港:2006年,香港首次在《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列明城市通风廊道(风道)的定义及功能:“通风廊应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例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美化市容地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贯穿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结构。通风廊应沿盛行风的方向伸展;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保持或引导其他天然气流,包括海洋、陆地和山谷的风,吹向已发展地区”。
北京:2014年提出将构建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未来形成通风廊道网络系统。划入通风廊道的区域严控建设规模。
【本文标签】 杏鑫平台线路测速 杏鑫平台线路测速-杏鑫注册开户-杏鑫登录测速-360推荐
【责任编辑】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
13063968696